2018年中國垃圾處理行業發展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環衛行業市場化進程加快
一、垃圾分類收運和環衛行業進入快行道
生活垃圾處置產業鏈分為三個環節。上游為源頭分類;中游為環衛,包括收集清運、中轉和運輸處理三個環節;下游為垃圾處置,包括焚燒、填埋、堆肥和回收利用。
生活垃圾處置產業鏈上游和中游環節

數據來源:公共資料整理
雖然我國很早就提出了垃圾分類,但從實施力度看,2019年是垃圾分類的“元年”。2000年6月,住建部發布《關于公布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的通知》,首次提出八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2018年6月,習總書記對垃圾分類工作做出重要指示;2019年6月,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的通知》,通知指出2019年起,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到2025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19年7月1日,上海迎來垃圾分類全面實行,成為我國第一個強制實行垃圾分類的城市。預計到2025年,生活垃圾分類的運營市場規模將達到234億元/年,生活垃圾收集轉運的運營市場規模將達到943億元/年。
二、環衛行業市場化進程加快
中國環衛行業市場化進程處于加速中,新進入者眾多,行業較為分散。根據數據,近三年來,參與環衛市場化項目爭奪的環衛企業從5000家漲到了10000家,參與主體大幅擴增導致行業集中度未出現增長,CR10維持在20%左右。2018年前10家環衛龍頭在手的年化運營服務金額為225億元,以20%集中度計算,則2018年環衛運營市場服務金額為1100億元/年。2018年環衛運營項目合同總金額排名前五的公司分別為北京環境、啟迪桑德、玉禾田、中聯重科和中環潔。
中國環衛龍頭年化運營服務金額(2018)

數據來源:公共資料整理
2018年環衛服務企業簽約能力TOP10(億元)

數據來源:公共資料整理
三、垃圾焚燒發電短期新建加速,長期看運營
垃圾焚燒發電行業2019-2020年提速,新增投資過千億。2009-2013年我國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經歷了“跑馬圈地”的擴容高峰,年復合增速25.2%;其后,2014-2018年下了一個臺階,復合增速為15.8%。
2019-2020年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市場提速

數據來源:公共資料整理
按照“十三五”規劃測算,2019-2020年我國城鎮垃圾焚燒發電處理能力年均市場增量約11-14萬噸/日,年均增速超30%。
1)根據《“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2015年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能力為23.52萬噸/日,到2020年底,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能力達到59.14萬噸/日,占無害化處理總能力50%以上,其中東部地區占60%以上。
2)截至2018年底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達到72萬噸/日,無害化處理率達98.2%。根據數據,2017年底焚燒無害化處理能力29.81萬噸/日,焚燒占無害化處理能力的43.84%。以2018年底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能力45-47%計算,2018年底我國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在32.4-33.8萬噸/日。
3)根據數據,2014-2018年我國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的年復合增速15.8%,為達到2020年底規劃目標,2019-2020年我國垃圾焚燒發電尚有23.1-26.7萬噸/日的市場增長空間,年均增量約11-14萬噸/日,年均復合增速33.6%。
2019-2020年我國垃圾發電增量符合預期,完成規劃是大概率事件。2018年我國垃圾焚燒發電新中標、簽約的項目數量超過100個,新增垃圾處理規模約11.25萬噸/日,預計總投資逾600億。2019年行業新增項目釋放繼續加速。2019年1-7月預中標、中標和簽約的國內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至少78個,新增垃圾焚燒總處理規模達9.88萬噸/日,預計總投資超過470億元;其中新增近期處理規模6.32萬噸/日。2019年全年新增的項目數量和處理規模要大于2018年。
2019年1-7月垃圾焚燒發電新增項目梳理

數據來源:公共資料整理
從分布區域看,河北、河南兩省的新增項目突出。2019年1-7月河北河南共釋放出28個項目合計規模3.53萬噸,占項目總數1/3左右。這主要因為河南、河北省近期的政策推動力度大。2018年11月,《河南省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中長期專項規劃(2018-2030年)》發布,規劃2020年前計劃開工建設項目53個,合計處理能力5.1萬噸/日、裝機容量約100萬千瓦。2019年6月,《河北省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中長期專項規劃(2018-2030年)》發布,規劃2020年前要建成垃圾焚燒發電項目65項,新增垃圾焚燒處理能力5.95萬噸/日,設市城市全部建成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實現城區原生垃圾零填埋。
從項目規模來看,半數以上項目集中在縣域,特大類(≥2000噸/日)和I類(1200-2000噸/日)項目主要出現在垃圾發電起步較晚的新興省份?偺幚硪幠!1200萬噸/日的項目數量37個,占比項目總量的48%,且分布在河南、河北、遼寧、湖北等省份,傳統江浙市場放出的大中型項目減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國大中型城市的垃圾焚燒市場接近飽和,項目逐漸下沉至縣域;另一方面,隨著縣域人口增多,垃圾處理壓力凸顯,再加上美麗鄉村建設等政策的傾斜,小規?h域垃圾焚燒項目在加速釋放。
四、運營集中度有較大提升空間,補貼退坡、標準趨嚴將重塑行業格局
我國生活垃圾焚燒新增投資和建設市場增速將放緩。根據數據,2017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焚燒量為0.85億噸,占比城市垃圾清運量的39%。預測2035年我國生活垃圾焚燒處置量為3.29億噸,占比垃圾清運量的60%;2020-2035年垃圾焚燒新增投資和建設市場空間約為809.2億元,相比2015-2020年垃圾焚燒發電設施1141億元的規劃投資額,新建項目市場增速明顯放緩。
垃圾發電行業運營空間廣闊。預測2035年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運營空間大約739億元/年,較2020年新增301億元/年。
中國生活垃圾焚燒龍頭產能(2018)

數據來源:公共資料整理
中國生活垃圾焚燒市場格局

數據來源:公共資料整理
從市占率可以看到,我國垃圾焚燒發電市場個體公司集中度不高,除光大國際市占率超過10%,其他公司市占率都在個位數且相差不大。但是排名前十的公司市占率已達到63%,排名20位的公司其焚燒項目總規模也達到了18000噸/日,新進入者已經很難對行業格局產生影響。龍頭固廢環保公司中,光大國際、綠色動力、粵豐環保、中電國際在港股上市;上海環境、啟迪桑德、中國天楹、旺能環境、瀚藍環境、首創環境、偉明環保、盈峰環境、泰達環保、綠色動力在A股上市;重慶三峰、圣元環保擬分別上市主板和創業板;中國環保集團、北京控股、廣州環保投資、皖能環保發電為央企或國企的子公司,未上市。
五、準入壁壘提高,低價競爭緩解
近年來垃圾焚燒發電的標準不斷嚴格,行業的準入壁壘提高。2014年5月原環保部新修訂的《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將二惡英等多項排放物的指標向歐盟標準看齊。2017年4月,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生活垃圾焚燒廠安裝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裝備和聯網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全國所有投運的垃圾焚燒發電廠要安裝自動監測設備,在廠區門口豎立電子顯示屏公布數據,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2018年3月生態環境部印發《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建設項目環境準入條件(試行)》,進一步規范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建設項目環境管理。
垃圾焚燒處理費平均水平回升,低價競爭得到一定緩解。根據數據,2008-2018年,垃圾焚燒平均價格在60-90元之間,最高為2013年的90元/噸,最低為2016年的60元/噸。2014-2016年,垃圾發電行業處于跑馬圈地期,出現了惡意低價競爭,由此帶來了項目建設、運營、排放多方隱患。隨著2016年開始的大規模環保督查,大批不達標的垃圾發電項目被整改,垃圾發電處理費逐步走出低價中標,回歸理性價格。2018年垃圾焚燒價格均值已經回復到67元/噸。統計2019年1-7月63個新增項目垃圾處理費均值73元/噸,出現明顯回升,這種回升是在縣級項目占比較大的背景下實現的。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處理費回升(單位:元/噸)

數據來源:公共資料整理